国家公园的国际统计标准及评价系统


时间: 2017-08-15     来源:中国林业网    浏览量:5151

   1950年、1961~1963,联合国曾对全世界的国家公园做过两次统计,但都不精确,1971年国家保护自然及自然资源联盟公布了对97个国家的统计结果,当时世界上公认这次统计比较完整和可靠,国家公园及类似的保护区总数为1204个。后来国际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联盟就一直将统计、公布国家公园名录作为本身的主要职责,分别于1973、1974、1975、1980、1982、1985、1990、1993年进行了统计和公布。现在此项工作主要由国际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联盟的国家公园保护区委员会(CNPPA)及世界保护监测中心(WCMC)共同承担。
   (一)联合国对国家公园的统计标准及统计
   统计标准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保护标准。列入表1-1内者,不仅应有名义上的保护章程,而且应有实际上的保护措施。即既要落实人员,又要落实资金,从而防止人类干预,保护管理和监护。具体标准是:公园所在地区的人口密度低于50人/k㎡时,每400hm²,至少应有1名专职人员,每500hm²费用不低于100美元。

 

   ② 面积标准。列入表内者,其受保护地带面积不能少于1000hm²,其中应将管理应用建筑物和旅游区等扣除在外,岛屿及特殊生物保护区不受此限。
   ③ 开发标准。一切存在资源开发的地带都不予统计,入开矿、伐木或其他植物收货、动物捕获、水坝建筑或其他水里等,农业、牧业、渔业、狩猎等活动,公共工程建筑、房屋及工业或贸易活动等,也都是为资源开发(狩猎、捕鱼等有时可例外)。
   据1993年公布的统计结果,全世界国家公园及类似的保护区共9832个,占全球陆地面积的6.2%。欧洲居首,共219 476 257hm²,站改大陆面积的21.6%,具体分布见表1-1.
   (二)评价系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了两套系统来评价和确认各地保护区的国家公园。
   1.国际生物圈保护评价系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1年组织实施了人与生物圈项目(MAB),其目的是通过增强人们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对该系统影响作用的了解,来改善人类与其所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到1993年,已有100多个国家参加了“人与生物圈”项目。
   “人与生物圈”项目的核心是第八号子项目,即“自然区域和区域内遗传物质的保护”。目的是建立一个全球性的生态系统,称之为“生物圈保护区”,从而保持遗传的多样性。该区域或重系统重点是保护整个生态而不是某一种物种,并作为人们进行生态研究、检测、培训和教育的课堂和实验室,通过建立全球生物地理区域的系统来指导生物圈保护系统的建立。
   生物圈保护区可划分为三类:①生物的自然分布区及其主要分类和变迁区域;②特定的区域或具体某种特殊自然属性的区域;③受到人类改变的地貌区域。为了便于比较研究,每一个保护区要有一个能够反映它原始自然状态的核心区和一个能进行控制研究的过渡区。严格的保护区域,如国家公园或严格保护区可以和与之相类似的生物区域相对应,以研究某一特定生物的保护状况。到1993年,世界上有80个国家建立了314给生物圈保护区,大多数是国家公园或是受到严格保护的保护区。
   2.世界文化与自然保护的保护系统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国际公约,并与1975年9月25日起生效。公约将自然遗产定义为:自然特色是由物理和生物结构组成或是该结构从美学和科学的角度来看,具有显著的独特价值: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观来看,自然区域具有重大的和特有的价值。
   各签约过承认在本国范围内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是各自政府的职责,公约为选取世界遗产提供依据,世界遗产基金为国际合作提供资金帮助。根据各国的提名国际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联盟的协助,世界遗产委员会形成“世界遗产目录”和“亟待抢救的世界文化遗产目录”。1977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确定了选择“遗产目录”的操作规程,自然遗产必须展示生态的完整性并至少达到下列某一个标准:能够展示地球具有革命性历史进程的典型地区;能够反映正在进化的地理过程、生物进化和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典型地区;包括唯一的、稀有的或最高的自然现象、形态、特征或独特优美的自然风光; ④ 濒危植物、动物物种仍在生存的区域。
   1978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建立了世界遗产目录,批准了8给文化遗产地和4给自然遗产地。4给自然遗产地是厄瓜多尔的格兰博高斯岛、加拿大的娜汉尼国家公园、埃塞俄比亚的斯密思国家公园和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到1993年,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中的自然遗产已达108处,有138个国家签署了“世界遗产公约”,是世界上签约国最多的公约。


 

  •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官方公众号

  •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