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进展与未来


时间: 2023-01-14     来源:《人与生物圈》    浏览量:1612

  从2013年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行总体部署。自2015年12月起,我国陆续建立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生态保护、社区发展等方面进行改革试点。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要求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明确了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主要任务。2018年,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将国家林业局的职责,农业部的草原监督管理职责,以及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等部门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地质公园等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加挂国家公园管理局牌子”,“管理国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室、国务院办公室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国家公园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关键区域中处于首要地位,国家公园的保护价值和生态功能在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标志着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进入新的阶段。

1.jpg


图片

首批国家公园的价值与特色

图片


我国的国家公园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典型、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首批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分布于我国东南西北等重要生态屏障,涵盖了不同生态地理区中最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了全国乃至全球广受关注的珍稀濒危物种,满足国家公园设立的国家代表性、原真性、完整性等要求。

2.jpg

三江源国家公园  蔡石摄

三江源国家公园地处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国家公园保存了大面积高原湿地、高寒草原草甸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雪豹、藏羚羊等珍稀濒危物种及栖息地,生态系统与生物物种代表性强。国家公园面积19.1万平方公里,拥有完整的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头和青藏高原多种生态系统类型,保持了广袤的自然原始风貌,人类干扰程度低,生态功能稳定,能确保藏羚羊等高原生物的生存与繁衍。

3.jpg

大熊猫国家公园  周孟棋摄

大熊猫国家公园位于成都平原西部与西北部,保存了大面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高山针叶林等典型自然生态系统,属于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涉及四川大熊猫栖息地、黄龙2处世界自然遗产地和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地,生态系统与生物物态功能稳定,能够确保大熊猫等主要保护物种的长期生存与繁衍。

4.jpg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周海翔摄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位于吉林、黑龙江两省交界的老爷岭南部,保存了我国最典型的针阔混交林,拥有我国规模最大、唯一具有繁殖家族的东北虎、东北豹野生种群,是我国东北虎和东北豹最重要的定居和繁育区域,生态系统与生物物种代表性强。国家公园面积达1.4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97.8%,天然林占绝对主体,拥有东北虎、东北豹等顶级食肉动物组成的完整食物网。国家公园还与俄罗斯豹地国家公园接壤,涵盖东北虎往返我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迁徙廊道,为东北虎、东北豹种群的扩散和繁衍提供了庇护。

5.jpg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陈建伟摄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位于海南中部山区,是海南万泉河、昌化江、南渡江等江河发源地,拥有我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岛屿型热带雨林,属于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是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海南长臂猿全球唯一分布地,生态系统与生物物种代表性强。国家公园面积为4000多平方公里,约占海南岛面积七分之一,分布有维管植物约3600种,分布有陆生脊椎动物540种,涵盖了海南长臂猿的完整栖息地,提供了水源涵养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是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生态根基。

6.jpg

武夷山国家公园 黄海摄 


武夷山国家公园位于福建与江西的交界处,保存了以常绿阔叶林为代表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我国东南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以九曲溪、丹霞地貌为代表的独特自然景观,生态系统代表性强,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突出。国家公园面积为1000多平方公里,拥有完整的亚热带东部山地森林植被垂直带谱,动植物区系完整,分布近3000种高等植物。武夷山是我国佛道名山、朱子理学摇篮,乌龙茶和红茶发源地,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是目前唯一属于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的国家公园。

此外,首批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阶段取得重要成果,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保护修复、矛盾调处、监测监管、科普宣传、社区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对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发挥了引领作用。

图片

国家公园建设展望

图片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标志性举措,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作为重大工作成就写入其中。

但我国的国家公园尚处于建立初期阶段,空间布局还不合理、体制机制尚未完善,未来需要按照全国国家公园的统一布局方案,加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有效衔接,成熟一个、建立一个,不断完善国家公园的空间布局。同时,针对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中的关键问题,特别是在中央与地方的权责关系、资金保障机制、法律法规、监测监管体系、社区共管、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等方面的问题加以重点突破,保障国家公园优质生态产品的持续供给,促进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将国家公园建设成为我国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为实现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本文作者欧阳志云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长期从事自然生态保护研究,主持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全国生态系统调查与评估、国家公园空间布局、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评估、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与实现机制、全国大熊猫保护工程规划等方面的工作。徐卫华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也长期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保护地方面的研究。

文章来源:《人与生物圈》期刊2022年第二期:中国国家公园(科学研究)

 

  •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官方公众号

  •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