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虎豹的王者归路


时间: 2022-03-18     来源: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浏览量:2691

    东北虎豹是广袤山林中隐藏的顶级凶猛猎手,也是处于危险中的灵性生物。这些生灵在地球上繁衍生息,流传着东北虎豹古老神秘的传说,也见证了一代代人不遗余力地保护东北虎豹的动人故事。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是亚洲北方温带森林中极具魅力的旗舰物种,现存最大的肉食性猫科动物。东北虎可生存在多种植被类型中,包括落叶林、针叶林和天然灌木林地,以阔叶红松林为代表的温带针阔混交林极受东北虎青睐。苍茫绵延的大面积林海满足了东北虎生存所需的条件,为它们提供了数量足够的猎物,休养生息的家园。东北虎的雌性家域面积通常可达450平方公里左右,主要捕食大中型有蹄类动物,如马鹿(Cervus elaphus)、野猪(Sus scrofa)和狍(Capreolus pygargus)[1]

1.png

东北虎是典型的独居动物,潇洒的暗夜独行侠,感官敏锐,性情凶猛,行动迅捷,善游泳,不会爬树,很少袭击人类。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领地里巡逻游荡,居无定所。东北虎的毛色为它在山林中活动时提供了很好的保护色,夏季由于日照时间长,被毛会变短颜色变深,体色为棕黄色,而冬季为了适应融入多雪的栖息地,冬毛呈现淡黄色。背部和体侧具有多条横列黑色窄条纹,通常2条靠近呈柳叶状。每只虎都有专属独特条纹,类似于人类的指纹,通过这些条纹的特征可以做到个体识别,将数只虎彼此区分开来[2]。东北虎头大而圆,前额上的数条黑色横纹,中间常被串通,极似“王”字,故美其名曰“丛林之王”。

东北虎冬季发情交配,也只有这时东北虎会暂时卸下独行侠的身份,虎妈妈孕期为103-105天,一胎生2-4个幼崽,2-3年才生产一次,野生虎寿命为15至17年,最高为20年,人工饲养情况下寿命为20-25年。小虎长大后虎妈妈会把领地分给女儿一部分,自己再去“开疆拓土”,与其他虎争夺领地,但如果是儿子的话,虎妈妈就不会如同对待女儿这般宠爱了,在儿子长到约两岁半的时候,虎妈妈就会将其赶出家门,让它独自闯荡江湖、自立门户。

2.png

东北豹(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是豹的一个亚种,是北方温带地区体型仅次于东北虎的大型猫科动物,头小尾长,四肢短健;毛被黄色,满布黑色环斑;头部的斑点小而密,背部的斑点较大,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的梅花状图案,又颇似古代的铜钱,所以又有“金钱豹”之称。东北豹的虹膜为黄色,在强光照射下瞳孔收缩为圆形,在黑夜则发出闪耀的磷光,目光如炬洞察周围发生的一切。东北豹生活于森林、灌丛、湿地、荒漠等环境,其巢穴多筑于浓密树丛、灌丛或岩洞中。营独居生活,常夜间活动,白天在树上或岩洞休息。捕食各种有蹄类动物,也捕食猴、兔、鼠类、鸟类和鱼类,秋季也采食甜味的浆果。

东北豹的感官发达,动作敏捷,善于爬树,但不喜欢游泳。性情异常凶猛,犬齿大而锋利,有利于擒获和撕扯猎物。东北虎有着非常聪明的捕猎策略,有时会蛰伏在树上隐藏起来,待猎物经过毫无防备时出击。另一种方式是潜伏在猎物周边,缓慢接近,待到时机成熟时纵身一跃,将猎物捕获。吃不完的食物东北豹也有独特的保鲜方式,通常东北豹将吃剩的食物悬挂在树上,这也既不会腐烂,又不会轻易让其他动物抢去,等到食物匮乏时,这些提前存好的食物就会派上用场。东北豹肌肉发达,身形矫健,力大惊人,足以拖动将超出自身体重两倍的猎物高高悬挂在树上。

每年1-2月东北豹交配繁殖,母豹的妊娠期95-105天,每胎2-3仔,人工饲养条件下可以多达6仔,哺乳期4-6个月,小家伙们跟随母亲生活1年,学会生存本领后就要离开母亲独立生活,3-4岁性成熟,寿命可以达到15-20年。

3.png

东北虎豹曾经广泛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东北黑龙江、吉林和朝鲜半岛北部的森林中。在中国东北地区,野生东北虎和东北豹在历史上曾经达到了“众山皆有之”的盛况。然而,由于人为活动的增加,森林消失和退化,野生东北虎豹种群和栖息地急速萎缩。在1998-1999年的一次中俄美三国专家联合调查中,仅发现少量东北虎豹的痕迹,判断当时中国境内东北虎仅存12只-16只、东北豹7只-12只[3]

东北虎历史分布区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朝鲜半岛,中国华北北部、东北大部分地区,蒙古接近于中俄边境地区以及俄罗斯远东的大部分地区。在19世纪中叶,中国仍有近200只野生东北虎广泛分布于东北地区。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东北虎的分布开始逐渐退缩,在中国东北虎的分布区首先是由南向北,然后是由西向东退缩。目前俄罗斯境内分布有锡霍特阿林大种群与滨海边疆西南小种群,中国境内东北虎种群分布于完达山东部、老爷岭南部、张广才岭南部及小兴安岭东部4块呈孤岛状的分布区内,绝大多数个体分布在老爷岭南部中俄边境区域。目前俄罗斯的老虎增加到500多只,比50年前多了十余倍[4]。近5年我国已监测记录到20多只东北虎幼崽,中国东北虎种群呈现了数量倍增性的恢复,占有栖息地面积已恢复达4万多平方公里,保护成效十分显著。许多东北虎曾分布的栖息地,再一次等来这位威风凛凛主人的回归。保护老虎这种伞护种必须要有丰富的食草动物资源作支撑,这就要求必须将保护大面积高质量的森林作为保护工作的落脚点。

东北豹是现存的9个豹亚种之一。东北豹比东北虎还要濒危,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我国黑龙江、吉林两省东部交界[5]。东北豹生存范围仅占其历史范围的65%。历史上,它广泛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最南端、中国东北以及朝鲜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在其势力的鼎盛时期,东北豹的历史活动范围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了361756平方公里,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这一范围下降到了71971平方公里。其目前在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范围仅约为10709平方公里,仅为其历史范围的2.96% [6]。2016年7月于东宁市林业局南天门林场拍摄到东北豹,是世界范围内己知的野生东北豹现有分布区的最北端[5]。由于偷猎、非法捕获猎物、栖息地破碎和近交减少,这些种群被孤立,濒临灭绝。因此,东北豹可能是世界上最稀有的猫科动物,在1996年,它是第一个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极度濒危物种[6]。1998年以来,东北地区陆续出台了天然林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禁止野生动物狩猎和森林采伐等措施。这些措施确保了森林栖息地的结构和质量大幅改善,有利于野生动物的生存[6]

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自然保护区建立,特别是吉林、黑龙江两省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实施全面禁猎,东北虎豹栖息地生态环境逐步改善,野生种群得到恢复。中国政府为保护濒危大型猫科动物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减少或消除特定类型的干扰对于恢复东北虎豹的数量和它们的栖息地至关重要[7]。1998年,中国政府提出了旨在恢复森林生物质量的天然林保护计划,扩大了大型猫科动物的栖息地面积[8]

在此之前,由于历史上大规模的森林资源开发,栖息地质量严重下降。幸运的是,随着中国政府投入更多的资金并将重点放在保护东北虎上,东北虎的栖息地和数量开始恢复。近年来,有关老虎跨境迁移和在中国繁殖的报道越来越频繁[3]。俄罗斯东北虎跨向中国迁移,从老爷岭和完达山斑块向张广才扩散,扩大了东北虎的栖息地,促进了不同种群间的个体迁移。这不仅有助于中国东北虎数量的恢复,而且可以逐步改善当前东北虎小种群的近交的情况,对提升东北虎的遗传多样性有好处。近年来,东北虎在已经消失了三十多年的昔日分布区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重新出现,而且近50年没有老虎出现的大兴安岭在2021年冬季也出现了老虎。这体现了中国政府在东北虎保护方面取得的巨大进展,反映了中国东北虎栖息地的扩大[3]

2011年9月19日,吉林汪清自然保护区内自动相机捕获一只东北豹在山脊上活动的影像,这是我国首次拍到的野生东北豹的完整清晰影像,证实汪清自然保护区是野生东北豹的栖息地。2013年10月又在汪清拍到了东北豹带幼崽的繁殖证据,证明中国存在东北豹繁殖种群,并且发现中国现有的东北豹栖息地面积是俄罗斯东北豹栖息地面积的数倍之多。随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实施以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促进了东北豹种群的恢复,有效的保护将使整个中国、俄罗斯乃至朝鲜半岛的东北豹种群受益[6]

为保护东北虎豹及其栖息地,我国于2015年启动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2021年10月正式设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横跨黑龙江、吉林两省,占地14600平方公里,是我国东北虎、东北豹种群数量最多、活动最频繁、最重要的定居和繁育区域,也是重要的野生动植物分布区和北半球温带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设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将有效保护和恢复东北虎豹野生种群,实现其在我国境内稳定繁衍生息,并有效解决东北虎豹保护与人的发展之间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千百年来,人类与动物共同生活在这颗蓝色的璀璨星球上,命运早已相互交融,只有保护这个美丽星球上的所有生灵,才能最终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虎豹回归的这条路走的太辛苦,为虎豹铺平这条道路的保护工作者们更是不遗余力甚至舍命相护。从古到今,中华文化里就从不缺乏“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今天看来尚不过时,它流淌在炎黄子孙的血液中,镌刻在灵魂里。为了人类家园的生生不息,我们要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让这些美丽生灵眼神中的绝望被原来的那份威风抹去。
作者:姜广顺,东北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赵彩平,东北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猫科动物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 Guangshun Jiang, Haiyi Sun, Jianmin Lang, et al.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and anthropogenic drivers on Amur tiger distribution in northeastern China [J]. Ecological Research, 2014, 29(5):

[2] Chunmei Shi, Dan Liu, Yonglu Cui, et al. Amur tiger stripes: individual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J]. Integrative Zoology, 2020, 15(6):

[3] Ning Yao, Kostyria Aleksey V, Ma Jianzhang, et al. Dispersal of Amur tiger from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genetics within the eastern Changbai mountain of China [J]. Ecology and evolution, 2019, 9(5):

[4] 周海翔. 东北虎的生境 [J]. 森林与人类, 2020, 07): 50-4.

[5] 齐进哲. 东北豹种群时空动态分析及其栖息地人为干扰的阈值研究 [D]; 东北林业大学, 2018.

[6] Jiang Guangshun, Qi Jinzhe, Wang Guiming, et al. New hope for the survival of the Amur leopard in China [J]. Scientific reports, 2015, 5

[7] Zhilin Li, Aili Kang, Jiayin Gu, et al. Effects of human disturbance on vegetation, prey and Amur tigers in Hunchun Nature Reserve, China [J]. Ecological Modelling, 2016,

[8] Guangshun Jiang, Guiming Wang, Marcel Holyoak, Qing Yu, Xibo Jia, Yun Guan, Heng Bao, Yan Hua, Minghai Zhang, Jianzhang Ma. Land sharing and land sparing reveal social and ecological synergy in big cat conservation.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211(2017)142-149.

 

  •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官方公众号

  •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