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更新(下)


时间: 2018-08-20     来源: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    浏览量:2024

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全球数据

截至目前,IUCN红色名录共评估了93577个物种,其中灭绝872种、野外灭绝69种,极危5664种,濒危8701种,易危11832种,近危6052种,较低风险/保护依赖210种(这个类别即将被删除),无危45561种,数据缺乏14616种。

重新发现的物种

里奥·帕斯卡多斑足蟾(Atelopus balios)—— 此前被列为极危(可能灭绝),这种蟾蜍是厄瓜多尔的特有种。在20世纪80年代,栖息地丧失(可能还有壶菌病的影响)导致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大多数亚种群消失。尽管经过多次搜索,但自从1995年4月以来没有相关记录,直到2010年10月重新发现了一个个体,此后发现了更多该物种个体(2011年和2012年)。目前,已知物种数量仅限于一个小区域,该栖息地受到农业区扩张和采矿业的巨大压力,目前被评估为极危等级。



 里奥·帕斯卡多斑足蟾(Atelopus balios)© Centro Jambatu. CC BY-NC-SA 2.0


基多斑足蟾(Atelopus ignescens)——直到20世纪80年代,这种厄瓜多尔特有的蟾蜍在溪流边还数量非常多,之后开始变得稀少,最后一次见于1988年。主要是由于壶菌病和气候变化(当地气候变暖和干旱)的影响,1999年至2001年间的密集调查中未能找到该物种,随后宣布其灭绝。 然而,2016年科学家发现了27只。显然,这是唯一已知的亚群,并且仍然受到壶菌病、气候变化和栖息地丧失的协同效应的严重威胁。现在被列为极危等级。

纳内斑足蟾(Atelopus nanay) - 另一种厄瓜多尔特有的两栖动物,尽管在其栖息地进行了调查,但该物种自1989年7月以来一直未被记录,表明其数量严重下降。 2004年,由于壶菌病,被评估为极危(可能灭绝)等级。然而,2007年其物种被目击到,2008年发现了7个雌性个体。虽然已经重新发现,但由于栖息地丧失和退化,以及外来入侵的鳟鱼捕食,专家怀疑物种数量仍在下降。

卡奇安地斯蟾蜍(Rhaebo colomai)——仅在厄瓜多尔西北部和哥伦比亚西南部有发现,这种蟾蜍于1984年9月在厄瓜多尔最后一次出现。它也被认为已从哥伦比亚消失,导致它被列为极危(可能灭绝)等级。然而,科学家在哥伦比亚发现了一个新的亚种群。最大的威胁是栖息地的变化、破碎和丧失,主要原因是农业扩张、伐木和采矿。被重新评估为濒危等级。

嗜石螺科蜗牛(Geomitra grabhami)——此前被列为极危(可能灭绝),这种软体动物现在的级别为极危。该物种是马德拉岛(葡萄牙)的特有物种,最初被认为可能在1983年灭绝。2008年,它被重新发现于Deserta Grandebby Teixeira的东部海岸,并于2013年再次被发现。目前对物种的主要威胁是高危的土地滑坡,以及外来入侵的老鼠捕食,这些老鼠尚未从岛上被彻底消灭。频繁的干旱频率也会对物种产生影响,并加剧了土地的不稳定性。


嗜石螺科蜗牛(Geomitra grabhami)© Dinarte Nuno Freitas Teixeira


石豆兰属兰花(Bulbophyllum zaratananae)——此植物是马达加斯加特有物种,2008年被评为极危(可能灭绝)。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其栖息地(潮湿的森林)面积减少了33%,近年来森林砍伐仍在继续,2016年马达加斯加有384,000公顷的森林遭受砍伐。主要威胁是刀耕火种,但伐木和采矿也是主要威胁。以前,该物种仅在近100年前收集的两个植物标本中得知。然而,更近近期(2001年和2003年)再次被发现并制作成标本,证实该物种仍然存在并扩大了其分布区域。该植物现已重新评估为濒危等级。

云南梧桐(Firmiana major)——这种木本植物曾在IUCN红色名录中被列为野外绝灭物种,现被重新评估为濒危等级。这个物种是中国特有的,并且直到最近它才被认定是只栽植于寺庙和村庄周围的木本植物。2004年,在中国四川省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发现了有200株的野生种群。2017年,云南省又发现了两个结果亚群。目前对植物的威胁是其栖息地严重退化。


其他受保护状态下降的物种案例


牙买加硬毛鼠(Geocapromys brownii)——该物种的等级由易危变为濒危。 该物种的种群分布严重分散,有证据表明在科克皮特地区(牙买加西部)已不存在。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人们知道该物种仍然存在于这个区域,但已被认为是稀疏分布或低密度地出现;在过去超过15年的时间里,没有证据表明此物种出现于科克皮特地区。栖息地丧失和退化、狩猎是该物种的主要威胁。外来入侵的狗、猫和猫鼬的捕食也可能威胁到该物种。

马西劳涧蟾(Ansonia guibei)——此前在2004年被评为濒危等级,这种蟾蜍在2018年进入了极危等级。该物种是马来西亚沙巴西北部的特有物种。在2004年的评估中,被认为在当地非常盛产的,特别是以蝌蚪的形式存在。然而,在2015年,地震和随后的山体滑坡彻底摧毁了该物种的森林栖息地,导致其数量大幅减少(种群规模至少减少80%)。2017年科学家在马西劳进行了一项简短的调查,没有找到任何个体,但还需要进行更多的调查。

 卡奇安地斯蟾蜍(Rhaebo colomai)© Gabriela B Bittencourt-Silva


嗜石螺科蜗牛(Hystricella echinulate)——这种蜗牛从无危升级到濒危。在马德拉群岛,该物种栖息地仅局限于圣波尔图(Porto Santo)。20世纪90年代末进行的调查表明,尽管在过去30年里栖息地质量不断下降,该物种的数量仍然足够大。然而,过去5-6年的实地调查显示,亚种似乎并不像90年代末那样多。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该物种数量正在下降。在过去的30-40年里,改变土地使用习惯后,包括旅游业的增加、放牧方式的变化,以及火灾事故的增加和较长时间的干旱(可能与气候变化的影响有关),其生境质量一直在下降。与嗜石螺科(Hystricella bicarinata)的杂交被认为可能是对该物种存活的额外威胁,尽管目前尚不清楚其威胁程度。

马普鲁山猪笼草(Nepenthes mapuluensis)——此前评估为近危,这种食肉植物于2018年升级为濒危等级。它是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东北部的特有种,并且受到栖息地退化和破坏的严重威胁,特别是火灾的威胁。 非法收集野生植物是一种次生的威胁,在这个阶段对这个物种来说似乎并不重要。


物种保护状况改善的案例


阿氏掌突蟾(Leptobrachella arayai)——这种两栖动物在2018年从易危变成无危,生活在马来西亚的Kinabalu国家公园和Crocker Range国家公园(Trus Madi)。2004年时,该物种面临的主要威胁是用于木材的亚山地森林的快速伐木。然而,在Trus Madi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工业伐木活动已基本停止,并且不会再发生在该物种生存的海拔高度。目前这两个国家公园都受到良好的保护及管理。

马略卡岛赤蓟(Carthamus balearicus)——此前被评估为易危的物种,现在已经从受威胁的类别中移出,并被重新评估为近危。这种小灌木是巴利阿里群岛(西班牙)的梅诺卡(Menorca)岛特有物种,生存范围非常有限。该物种是一种沿海职务,生长在靠近大海的开阔灌木丛中。在过去的12年里,对这个物种最重要的威胁——即不受控制的道路建设、外来入侵植物(主要是剑叶花属植物)、小农场的土壤耕作以及过度的娱乐活动——在这两个最重要的亚种保护工作中得到了控制。 然而,随着旅游行业发展,在Fornells-Tirant的种群仍然受到土壤耕作的威胁,并且集中到小区域,并随着旅游度假村的发展而越来越明显。近年来,随着若干保护项目的实施,该物种的数量已经稳定,现在已有恢复迹象。


 

  • 版权所有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Copyright:Northeast China Tiger And Leopard National Park 咨询投诉电话 :0431-88626676
  • ICP备案序号:吉ICP备18002657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202000690号 等保证书编号:22010099103-23001 流量统计: 技术支持:恩惠科技
  •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官方公众号

  •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