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13 来源:本站 浏览量:2146
(图片来源:央视)
我还清晰地记着我二十多年前的第一次海南岛之行。从飞机上俯瞰海南,仿佛是飘落到南海的一片绿叶。在那里,天蓝得要把云化掉,海水比翡翠还要绿,沙滩简直一尘不染。最让我这个北方人惊讶的是遮天蔽日的热带雨林,古木参天,乔木肆长。
林地边缘的空地上,猪笼草正在分泌着蜜露,吸引着路过的猎物落入陷阱;数百种鸟儿在枝头合唱般此起彼伏,回荡在林间;向阳处的树干上,成千上万只棕红色的黄猄蚁用“叠罗汉”的绝活,在为蚁后搭建宫殿。我从未亲眼目睹如此众多的生灵,兴奋得简直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后来我一查资料更是吃了一惊: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主要集中在热带森林,仅占陆地面积7%的热带森林容纳了世界半数以上的物种。海南岛占全国陆地面积的0.35%,但它的昆虫种类占中国已知昆虫种类的10%,爬行类动物占中国现存总量的33%,更不要说植物了。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海南热带雨林——中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海南热带雨林成为中国十个国家公园试点之一,情理之中。
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宝地
寻猿之旅
海南热带雨林的标志性动物是海南长臂猿,岛上最原始的“原住居民“,也是国家公园纪录片摄制组在海南国家公园拍摄的主角。作为世界上四大灵长动物之一,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状况最能反映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
海南长臂猿生活进食都在树冠上,几乎终生不下树,行踪极其隐蔽。它们还是天生的运动健将,爬起树来如履平地,单手一个摆臂就能跳到十几米开外,时速能达50公里。加之它们数量稀少,只有33只,对于摄制组来说,能否拍到是个大难题。幸运的是,我们的摄制团队里有世界知名野生动物摄影师,而另一位中国摄影师李宸,已为央视四套《远方的家》栏目拍摄过长臂猿。
2020年元旦刚过,伦敦还是阴冷潮湿、阴霾笼罩的冬天,国家公园纪录片摄制组就一头扎进了阳光普照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在国家公园护林员的协助下,开始在海南岛中部的霸王岭区域寻找长臂猿的身影。
海南霸王岭
每天清晨四点多,摄制组就起床从最近的护林站出发,背着设备上山“寻猿”。海南长臂猿几乎可以像人一样唱出美妙的音符,每天清晨太阳出来时它们的“歌声”就会开始在雨林中回荡,唤醒林间沉睡的万物生灵。每次都是雄猿先叫,接着母猿就会开始和鸣,夫唱妇随。它们是当之无愧的“雨林歌王”,往往从两三公里之外就可以听到它们的叫声。
但是,接连几天,摄制组都只闻其声,不见其影。接踵而至的阴雨和大雾使得拍摄进展更加扑簌迷离。在每日期盼着摄制组发来消息的同时,我把中外科学家关于海南长臂猿的调研资料仔细研读了一下,更加意识到拯救海南长臂猿和其他热带雨林动植物的急迫性,以及国家公园建立的及时性和重要性。
21世纪全球最有可能灭绝的灵长类物种
曾几何时,海南长臂猿的家园广泛分布于海南岛,上世纪50年代种群数量超过2000只。但随着人口增长和海南开发,到80代时只剩下8只。十三年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与国际灵长类协会就宣布,“21世纪全球最有可能灭绝的灵长类物种是海南长臂猿”。
伦敦动物协会的一名科学家曾收集海南长臂猿的粪便,从中采集当前种群的基因样本,并与博物馆中发现的历史样本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自19世纪以来,海南长臂猿的基因多样性一直在下降,与历史水平相比,减少约30%。中国从70年代末就开始尝试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海南长臂猿,建立自然保护区、检测种群动态、改善栖息地……然而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长臂猿的数量仅从当时的8只增加到30只。如今,海南长臂猿种群仍然在“灭绝的边缘”徘徊。
资料上的信息让我越来越为海南长臂猿揪心,不过前方国家公园纪录片摄制组终于传来好消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公园护林员全力以赴的帮助下,国家公园纪录片摄制组终于找到一家4口长臂猿——爸爸、妈妈和两个儿子。这个家庭的代号是C,也就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里4个长臂猿家庭中的第3家。
C家族母子(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C家的最小成员刚出生没多久,白天黑夜都‘挂’在妈妈的腰上,现在还无法确定它的性别。海南长臂猿一生会经历神奇的变色:初生的是金色,半年后变黑,5-6岁时雌性会变回金色,雄性则一直保持黑色。看着一金一黑的长臂猿父母每天早上响彻森林的情歌,它们在无花果树上大口朵颐,兄弟二猿嬉笑玩耍,小弟弟对母亲的依恋,还有一家四口在森林里其乐融融
看着它们在茂密的林子里欢腾的跳跃、飞驰,我也被它们感染,会暂时忘记全世界只有四家海南长臂猿,但很快我就会不由自主想到它们的困境。海南长臂猿的活动范围总面积不到16平方公里,占海南热带雨林公园森领面积的0.0038%,而且被公里和村庄隔成碎片。
海南省中线高速公路从正中央的位置穿越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而另一条高速公路则横穿整个国家公园的南部。滚滚车轮对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群栖息地的破坏,对国家公园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大问题。由于分布过于集中,数量太小,一场强劲的台风或者疾病都可能给海南长臂猿带来致命的威胁和物种的消亡。
海南岛中线高速公路直穿国家公园
栖息地丧失是海南长臂猿种群衰落的主要原因。长臂猿主要活动在低地雨林,以桑科和樟科等阔叶林为生。然而,上世纪50年代以来,海南全省范围,包括保护区,几乎全部低地雨林都被大面积的“经济林”替代。2011年, 一份遥感数据调研显示,海南中部山区的热带雨林仅在十年里就消失了7万多公顷,占整个岛屿中部山区天然林总面积的近1/4。
经济与生态的“双刃剑”——橡胶林
说到“经济林”,就不得不提海南的一大特产——橡胶。橡胶是海南省第一大经济作物,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2%,承担着国家战略重任。一艘3.5万吨的军舰,需要68吨橡胶;一辆轻型坦克,需要800公斤橡胶;一架喷气式歼击机需要600公斤橡胶;而最普通的一辆解放牌卡车也需要近200公斤橡胶。
橡胶园的生物多样性很弱
但是,橡胶园却是一把双刃剑,带来经济收入的同时,却逐渐扼杀了海南的生物多样性。摄制组在长臂猿核心活动的青松乡,拍摄了一个橡胶园。在无人机的的镜头下,上万亩的橡胶林郁郁葱葱,林间林下整整齐齐,以便于胶农割胶。橡胶林没有蓄水的功能,单一橡胶园的水土流失及地表径流是热带雨林的40倍。另外,研究显示,橡胶园的植物种数不到70种,而典型热带雨林的植物物种数约为153-171种,生物多样性丧失高达70%。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使得外来物种入侵更容易,这在海南已经得到了应验。报告显示,海南是中国外来物种入侵与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中国发现的 400余种外来入侵生物中,海南省就有200多种。这些入侵的生物已形成新的优势群落,并且开始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并对像长臂猿这样海南本土的动植物物种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影响。
人类的生存危机:全球生物多样性巨减
生物多样性的消失是人类共同面对的一大生存危机。每年有1亿条鲨鱼被杀,以获得鱼翅;每年非洲有2万头大象因为象牙被宰杀;每年仅南非一个国家就有1000多头犀牛被盗猎者杀害。联合国在2019年对全球生物多样性进行全面评估后得出的结论是:自从1970年以来,动物种群平均减少了68%,消失的速度是自然消亡的1000–10,000 倍。这意味着,在我们的一生中,整个世界的生物多样性已减少了三分之二。如果人类不采取任何行动,地球上约有一半的野生动植物将消失,百万种物种将面临灭绝的危险。
日趋减少的非洲大象
前所未有的生物多样性的衰退,也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比如,全球超过75%的主要农作物都受益于授粉,大多数授粉媒介都是野生动物。我们使用的抗生素和抗病毒药中一半是天然成份。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物种多样性的降低意味着病毒与其他物种的接触减少,从而传播更加迅速和有效,极大地增加了动物把疾病传染给人类的风险。目前,全世界各地旱涝更强烈,干旱和热浪更持久,海啸、虫害、疫情和森林火灾更频繁——这些都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
被推迟到2021年10月份在昆明召开的世界生物多样性缔约国第十五次大会,就是要为这场全球危机治理制定一个今后十年可行的路线图,力争到2030年将生物多样性丧失减少一半。中国国家公园体系的建立,朝着这个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是拯救中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迫切需要和希望。对海南长臂猿来说,或许一切都还可能。我期待着国家公园纪录片能让这些可爱精灵的“呐喊呼救”被更多的人们听见。
长臂猿哥哥孤独的“成年礼”
经过几天的跟踪拍摄后,大家尤其被长臂猿哥哥的故事打动。自从弟弟出生,长臂猿哥哥似乎就不再是父母的关注点。每天,它靠着灵长类动物中最长的手臂,抓着树枝和藤条身体轻松一荡就是十多米,在雨林里独自活动。在微微逆光的镜头里,简直像天上来客,无比神奇。只不过,除了浆果和嫩叶,它似乎还在焦虑地寻找着什么。
护林员介绍,长臂猿哥哥就要成年了,到了离开父母去组建自己小家的时候。但这谈何容易?家园本来就不大,加之保护区内公路不断出现,它们其实是生活在一块一块的孤岛上。这或许能够解释,虽然海南省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抢救长臂猿,但是四十多年的努力,长臂猿的数量一直未能繁衍出科学家按常规推测的应有的数量。
破碎的家园让长臂猿哥哥难觅“佳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燃眉之急是要修建生态走廊,把碎片化的栖息地连接起来。
长臂猿母子过绳索通道
护林员决定当一回“红娘”,为长臂猿哥哥搭一座“鹊桥”。他们带着绳索和铁锚,选择了两片被溪流隔开的树林,爬到20多米高的树上,搭起一座空中绳索桥。但是长臂猿哥哥会迈过这座桥,通往更广阔的世界吗?我们只有等待。
几番试探后,或许是感受到人类善意的相助,长臂猿妈妈迈出了第一步,她要为儿子先探个路,顺便教教儿子过桥的本领。最后,犹豫不决的长臂猿哥哥终于在妈妈的带领下,迈出了成年的第一步,踏上新的领地。这让在远处隐身默默观察的摄制组和护林员欣喜若狂,而后方的我们看着素材也忍不住为它欢呼。
长臂猿哥哥来到更宽阔的林地,但还是有点胆怯。妈妈知道自己必须忍痛割爱,儿子才能尽快适应独立生活。或许是害怕走得慢了会于心不忍,妈妈没有与儿子过多温存,也没有再回头,而是极速跳跃,很快就消失在密林里。儿子全力以赴拼命追赶,但最终还是跟丢了。
镜头里长臂猿哥哥看起来有点忧伤。它的“成年礼”意味着孤独,它必须独自开始拥抱新生活,新的家园等着它去探索。远处传来同类的啼声,它充满好奇地眺望着远方。或许“佳人”已守候多时。这就是成长,总要与过去挥别,与未来相逢。
长臂猿哥哥
人类最孤独的近亲
长臂猿哥哥想必不知道,它将有比父辈更好的条件。海南国家公园规划报告制定了很多具体措施,包括成立海南长臂猿保护研究中心、开展长臂猿生物生态学和种群分布与数量的区域性分析、极端气候等应急处置措施研究、救护繁育等。更重要的是,报告说对处于核心保护区内长臂猿栖息地附近的人工林和热带次生林,海南国家公园将依法依规制定措施,逐步退出人工林,提高次生林的恢复速度和恢复质量,修复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
如果能够拍摄到海南国家公园里的橡胶林退出,展示大自然自我修复,或许会是我们在海南岛拍摄的最完美的结局。我想等春节之后我能够去一趟海南岛,在调研其他需要拍摄的热带雨林内容的同时,也把这次长臂猿拍摄的精彩内容给公园管理局汇报一下,可能会有帮助。但遗憾的是直到整个拍摄结束,海南省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的回复依然是:“暂时没有退出橡胶林的计划,至于什么时候可能会发生,再等通知。”
以橡胶为生的近300万海南人和33只海南长臂猿的生存危机,这是个艰难的抉择,需要适合的时机和准备,无法一蹴而就。人类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矛盾是如此泾渭分明。海南长臂猿是人类最亲近的近亲,也是最孤独的近亲,全世界就剩下四个家庭。
或许不久的将来,海南长臂猿会像大熊猫一样被所有人关注。但这只有时间和努力才能证明。眼下,带着“保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拯救热带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使命而建立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或许会使海南长臂猿优美的歌声生生不息地响彻雨林。
闯荡新天地的长臂猿
(作者:书云,CCTV-4《国家公园:野生动物王国》纪录片国际监制,Eos Films艺术总监,常住北京和伦敦。图片除标注外均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