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8-04-23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 浏览量:2804
4月19日播出的《新闻联播》专题报道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入党章,这次全国“两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又将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写入宪法,生态文明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的体现,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是怎么形成的?《新闻联播》将目光聚焦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浙江湖州。今天,学习小组推荐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理论部主任黄承梁的文章:《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核心价值》
文章首次研究并阐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思想的渊源,进而从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的时代性、历史性、哲学性和实践性四个维度进行了理论探索。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核心价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论是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最为著名的科学论断之一,是习近平同志反复倡导和赋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独特价值和理念追求。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进了党代会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则在总纲原第十八自然段中,增加了“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的表述。这都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绿色思潮、历史方位提供了党的意志基石和价值取向。精准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所渗透出来的十分简洁明快而又雷霆万钧的精义神韵和风骨风尚,内化于心、外化于形,需要在溯本清源、原汁原味学习和领会中把握精神实质、上升为新的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
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论的思想渊源
习近平同志数十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不仅仅体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十九大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也体现在十八大以前习近平同志主政地方时期的有关论述中,逻辑非常清晰,主线非常明确,体系非常完善。
最早提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关系范畴。2004年7月26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现场会上讲话指出:“实践证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作为一项‘生态工程’,是推动生态省建设的有效载体,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带来了‘金山银山’,使越来越多的村庄成了绿色生态富民家园,形成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良性循环。”
最早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余村考察时听取有关情况后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浙江安吉县有一个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村域面积4.86平方公里的村子--余村,在上世纪90年代,因为山里优质的石灰岩资源,使该村成为安吉县规模最大石灰石开采区。
在村民享受安吉所谓“最富裕村”称号的同时,生态帐却是一塌糊涂。在转型关口,习近平同志在这次考察中指出,“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仅仅9天之后,8月24日,习近平同志在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发表文章,取题为《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在该文中,习近平同志指出:“如果能够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
最早阐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段论”辩证关系。2006年3月8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国人民大学发表演讲。在这个演讲中,习近平同志系统论述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范畴。他说,“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对环境资源的承载力不考虑或者鲜有考虑;“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基于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之间的矛盾显现,人们意识到“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从而形成“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从整体看,这三个阶段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是发展观念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人和自然关系不断调整、趋向和谐的过程。”
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论的思想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强调和论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接近20余次,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科学完整地回答了绿水青山何以“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何以成为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关系的科学论断、两山论何以成为当代中国作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讲话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我讲过,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必须“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质是科学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2014年3月7日,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我说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生态文明建设,归根结底,在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竞生,在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探索生态脱贫提供新理念。2015年11月27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一些地方生态环境基础脆弱又相对贫困,要通过改革创新,探索一条生态脱贫的新路子,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带动贫困人口增收。”不少地方通过发展旅游扶贫、搞绿色种养,找到一条建设生态文明和发展经济相得益彰的脱贫致富路子,正所谓思路一变天地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中国作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新的话语表达。2016年9月3日,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多次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个朴素的道理正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认同。”2016年11月19日,习近平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又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论的时代性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生态环境要保护,经济要发展。近现代以来,由于贫穷落后,中华民族所承受的磨难和发展的艰辛让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历史时刻的每一个中国人都铭心刻骨,对发展的渴求尤其迫切。改革开放40年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突飞猛进,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这都表明,发展仍然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目前我国经济总量虽已跃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和拉动作用不断增强,但我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水平距世界平均水平尚有较大差距,不足发达国家人均水平的1/5,综合经济竞争力与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即使就生态建设而言,我们要保护环境、修复生态、建设更好的生态,实现天蓝、地绿、水清,都需要大量、持续的生态投入。这些生态建设的投入也只能来源于不断的发展。没有良好的发展做基础,强力推进生态修复、生态建设只能是一句空话。
宁要绿色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从无数经验教训中得出的必然结论。我国是占世界1/5人口的大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协调发展的压力非常大。一方面,发展中产生新的环境问题,总是在不断显现,增大环境资源容量;另一方面,我们试图用更短的时间把西方发达国家200多年累积、逐步消化和转移的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快速解决,压力更大。
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我们再也不能使环境问题一层一层堆积下去、掩盖起来。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为金山银山的根本来源,绿水青山是人类赖以可持续生存发展的基础,必须坚决守护,坚守底线和环境保护不动摇。一旦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发生冲突矛盾时,必须毫不犹豫地把保护生态放在首位,而绝不可再走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的老路。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如果仍是粗放发展,即使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那污染又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届时资源环境恐怕完全承载不了。”“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我们曾经存在两种错误观念,一是认为发展必然导致环境的破坏,这构成了唯GDP论的思想基础;二是认为注重保护就要以牺牲甚至放弃发展为代价,成为懒政惰政的借口。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提出,指明了绿色发展方式的转型,确立了生态思维方式,对于纠正上述错误认识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指导价值。从发展观的角度看,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其实质就是要实现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一方面,要保护生态和修复环境,经济增长不能再以资源大量消耗和环境毁坏为代价,引导生态驱动型、生态友好型产业的发展,即经济的生态化;另一方面,要把优质的生态环境转化成居民的货币收入,根据资源的稀缺性赋予它合理的市场价格,尊重和体现环境的生态价值,进行有价有偿的交易和使用,即生态的经济化。
以有效实践“两山论”的浙江省为例,实行“八八战略”十年实践,通过环境保护与推进生态经济相结合来化解两者对立的矛盾,把环境保护与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改变政府管理方式、推进资源产权制度等联动起来,成功验证了绿水青山可以变成金山银山,且环境保护与财富增长进入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实现了更高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破解了在传统工业经济系统内无法解决的诸多难题,开创了自然资本增值与环境改善良性互动的生态经济新模式。
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论的历史性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明于天人之分,开创人类纪元时代。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历史相比非常短暂。人类曾长期停留在蒙昧时代,人基本上以动物的生存方式适应自然,与自然没有决然的界限,人群逐水草而居,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经过与自然界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顺应和适应,人类才把自己同动物分离出来,逐步产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自觉意识,改变了人完全依附和从属于自然的地位。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地者,生之始也”,但“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这即是说,“明于天人之分”“有用为人”“制天命而用之”,是人自觉意识的觉醒、是人类的文明的起始,也是人类纪元的开始。人类纪元的时代,通过人的生存和发展获得“金山银山”,这是远古时代人类的梦想。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人类的一个新地质时代—— 人类世。诺贝尔奖获得者克鲁芩认为,“人类学的自然界”是“人类世”的时代。地球地质的人类世,开端于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时代。自此,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固然取得了有人类历史以来最伟大的成就,但是,相较于漫长历史时期人类对地质作用力很有限的人类纪,人类世,却是人与自然关系相互作用加剧、人类与自然界关系“逆向巨变”的时代。工业革命以来,区域性、全球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问题,使人类社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公害病”,大气、土壤、农田、海洋、河流、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受到损害,生物多样性减少,废弃物和废弃生产设备全球堆积,大量生活垃圾以及有毒有害物质超过环境自我消纳能力。这都在整体上改变着地球生物化学结构,导致人类共有生态系统自然价值严重透支,地球生态环境濒临人类生存环境极限。在这种情况下,在工业文明模式的范围内,由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发起,在全球范围兴起了各种各样的环境保护运动,各个国家制定环境保护相关政策、采取措施并付诸行动。现时代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越来越成为全球共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尊重和发挥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理念的“生态纪元”新时代。美国生态哲学家赫尔曼.格林认为,人类将进入“生态纪元”时代。如何开启生态纪元之门,我们认为,就是当代中国首倡并大力实践的“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习近平同志“两山论”的第三个阶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怎样成为金山银山?这里有两个基本要义。一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是有价值的,或者说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自然生态是有价值的,保护自然就是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过程。”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有条件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量子通信、引力波、可燃冰等划时代科技进步有可能以新的产业形态颠覆人类社会过去一切物质和生产方式,尽管不能像讲述历史一样非常清晰精准,但它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影响着人类的新生产生活方式和文明形态。这就是由后工业文明时代走向新文明时代的生态文明,它使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浑然一体,和谐共生。
可以说,在原始文明和农业文明阶段,生态环境资源承载力基本上没有进入人类发展战略视野,人类社会抱守“绿水青山”奋力争取“金山银山”;在工业文明社会,人类只顾“金山银山”,战天斗地掠夺、侵害侵占“绿水青山”,人类目前正艰难吞咽自己酿造的苦果;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得益彰,和谐共生。
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论的哲学性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人类整体上维护人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永恒主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表现为一种存在。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才成为人的后人的存在。因而,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两者都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可偏颇,只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不同阶段,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相互转换形态不同而已。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人类的经济活动受到自然生态系统容量的限制,而人类经济活动的结果——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又反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在我们以往的研究中,环境因素虽然一直没有进入研究领域,但环境对经济系统的制约始终存在。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增长,资源消耗速率超越资源的更新速率,废弃物的排放超出环境自我净化能力的时候,环境问题逐渐尖锐和凸显。当技术进步仍不能保证经济发展处于环境可承载的负荷范畴时,环境提供资源的能力不再是呈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表达的退化,而是完全丧失其生产和再生产的能力。届时,生态系统平衡遭受破坏,即使花大力气进行修复,也很难恢复原有生态,这即是所谓“环境的不可逆性”。在这方面,我国古人有丰富的生态智慧。中国的哲学家就阐发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生态系统论哲学思想。人类只有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和睦相处,才能生存和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相通互同。习近平同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完整、科学地把握人类社会整体历史进程的基础上的,是内在地、逻辑地统一于社会主义的本质之中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源自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一致性,源自于社会主义能最大限度地遵循人和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规律。正如马克思所说: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习近平同志的“两山论”,特别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述,使得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有了与其核心价值理念相一致的形象话语和哲学表达。
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论的实践性
止损: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绿水青山没有了,再多的金山银山有什么意义?按照习近平同志“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的科学论断,要正确处理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要以生态红线思维确定发展的“底线”。
发展: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不断解放和发展绿色生产力,开创“生态红利”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按照习近平同志“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把自然生态资源良好的“绿水青山”纳入生产力范畴,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融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不断解放和发展生态生产力,使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作为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使生态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创新:着力推动促使“生态社会”文明形态全面形成的根本性变革力量。生态文明是生态社会的文明。正如石器于原始社会、铁犁于农业社会、蒸汽于工业社会分别对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一样,要按照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新发展理念要求,创新居首,实现“生态技术”“生态生产力”的根本性变革,推动生态社会新型生产关系的形成和文明的转型。生态文明,生态社会的文明形态,也不外乎是生态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支配和影响下的文明方式。我们热切地期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竞合。那时绿水青山的自然主义和金山银山的人道主义,实现了完全的融合和谐。中华文明将以生态文明的全面转型,为人类文明做出新的伟大贡献。
系统完整地阐释习近平同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丰富而深刻内涵,是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工作者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貌,习近平同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是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赋予当代中国和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辩证法,为从根本上科学认知生态文明、践行生态文明提供了价值遵循和实践范式。
(原文发表于《行政管理改革》,2018年第2期,有较大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