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6-07 来源:中国林业网 浏览量:1518
央视新闻-6月5日新闻联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我国确定的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随着我国不断加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力度,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支撑和保障体系逐步完备,美丽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在绘就。
今天的中国,自然保护地总数量达到1.18万个,有效保护了90%的植被类型和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
今天的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记录陆生脊椎动物2900多种,占全球种类总数的10%以上,有高等植物3.6万余种,居全球第三。
今天的中国,生态保护修复步伐加快,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自然资源部表示,目前,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已初步完成,保护红线涵盖了森林、草原、湖泊、湿地、海洋等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域,涉及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35个优先区域,覆盖了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栖息地。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 孙雪东: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后,仅允许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有限人为活动,严格控制生产性开发性建设活动。通过生态系统的系统修复,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构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维护的国土空间新格局。
生态保护红线范围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秦岭、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初夏时节,上万只崖沙燕飞抵小浪底沿线水域,在黄河洛阳段南岸的崖壁上筑巢安家,成为了眼下黄河两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津管理局工作人员 马朝红:崖沙燕对它的栖息地还是有一定的要求,随着这几年的环境改善,黄河岸边的崖沙燕是越来越多,由最初的几百只到目前的上万只。
从原来盼着鸟类回归,到现在崖沙燕大面积主动回归筑巢,这得益于国家启动的沿黄两岸生态廊道建设。恢复湿地生态,守护生物多样性,先后吸引黑鹳、大鸨等众多珍稀鸟类在此栖息生活。目前黄河生态廊道河南段已贯通468公里,年底将实现全线贯通。
河南省林业局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二级调研员 张晓:通过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黄河湿地已由原来大小天鹅的停歇地变为越冬地,数量也由保护区建立之前的几百只增加到一万余只。
长江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典型的区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今年1月1日开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江禁渔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要决策。沿江各省市和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细化政策措施,压实主体责任,保障退捕渔民就业和生活。
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禁捕初期,鱼类物种数相对稳定,总体呈逐步恢复的良好态势。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春季长江鱼类均重比2020年夏季、秋季分别增加53.38%和63.98%。
一条条生态红线的划定,一个个国家公园的设立,护卫着祖国大片的绿色空间。据初步测算,目前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已涵盖了各类自然保护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 李佐军: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正在构建,尤其是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修复制度等关键核心制度已经形成。这些制度有力地推进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