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贾的抉择 ——小兴安岭东北虎种群的恢复及展望


时间: 2021-02-05     来源:大自然杂志 朱世兵 安娜-俄    浏览量:2024

      

1.jpg

(森林中的东北虎库贾)



      我国的小兴安岭自古以来就是东北虎的出没之地,但是近40年来一直没有东北虎的踪迹。值得欣慰的是,自2014年以来,随着东北地区林地的恢复和森林植被范围的扩大,逐渐有一些东北虎个体从俄罗斯来到我国境内。它们来寻找什么?能不能长久地留在我们的森林中呢?



      我国黑龙江省的东北部分布着一条中俄两国的界河——黑龙江,因河水含腐殖质多、水色发黑得名。黑龙江先向东南流,至萝北县附近折向东北,先后接纳松花江、乌苏里江等大支流,最后在俄罗斯境内入海。就在黑龙江的两岸,数十万年间生活着人们谈之色变的“森林之王”东北虎。

      2014年9月,俄罗斯远东的犹太自治州黑龙江江畔,一只雄性东北虎已经在周围游荡了多日。这只雄虎名叫库贾,它正值青壮年,亟待建立自己的领地和家庭。最近,它发现脚下的山林已经满足不了自己的要求,而对岸隔江相望的广袤森林不知道是什么样子,那片未知的森林充满了无限机遇,等着它去冒险和征服。


2.jpg

(小兴安岭的红松阔叶混交林)


      挡在它面前的是宽阔的黑龙江,游过近千米宽的黑龙江对东北虎来说并非难事,但初冬进入几乎结冰的江水还是要谨慎斟酌的。最终,探索未知的欲望占据了上风,10月3日凌晨1点,在夜色的掩护下库贾毅然跳入冰冷的黑龙江游向对岸,开始了对陌生森林的探索。

      这也是近40年来,我国小兴安岭山林首次重现森林之王的身影。


东北虎的种群变化

      小兴安岭广袤的红松阔叶混交林为野猪、狍、马鹿、驼鹿和梅花鹿等有蹄类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而这些动物就是东北虎的猎物。小兴安岭广泛分布的红松、蒙古栎和核桃楸等植物富产坚果,是森林动物最喜欢的高质量食物。动物摄取了种类丰富的植物果实后体重会增加,对冬季抗衡严寒非常重要。松鼠、花鼠,甚至是鹿类、野猪、熊类,都依赖这些植物的果实存活。

      历史上东北虎尾随这些动物在小兴安岭定居了下来,凭借强悍的捕食能力统治山林达数十万年之久。然而,其统治地位并没有持续下去。大约150年前,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定居,开荒种地、打猎采山,无所不能。面对携有刀枪的人类,动物们毫无抵抗之力,东北虎的王位也受到了严重威胁,不得不退居深山,等待重返王位之机。

      东北虎最终等来的却不是机遇,而是战争。首先到来的是19世纪末的沙俄侵略军,以及随之而来的专业猎虎队。这种捕杀持续了30多年,东北虎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了2/3以上。沙俄侵略军退去后,日本侵略军又随之到来。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军在小兴安岭修建铁路,疯狂砍伐森林掠夺资源,东北虎也未能幸免,仅1941年南岔桦阳就捕杀了10余只东北虎。这种情况下,小兴安岭东北虎的生境面积减少,数量降至50只左右。

      新中国成立后,各项事业百废待兴。东北林区是我国主要的木材产地,小兴安岭的森林资源被重度砍伐和利用,导致了东北虎生境的丧失和种群数量的继续下降。1952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伊春林区的东北虎数量约37只,在强烈的人为干扰下,东北虎部分个体被迫远走他乡。1960—1970年,小兴安岭东北部边境常有东北虎个体越过黑龙江进入江对岸的俄罗斯境内。1976年的野生动物调查仅在小兴安岭发现4只东北虎,其余区域已经没有了东北虎。自1981年开始,小兴安岭区域多次野生动物调查均未发现东北虎,这片饱经沧桑的山林彻底失去了昔日的森林之王。

      21世纪以来,人们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东北虎作为北方森林的旗舰物种和保护伞物种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对于北方森林来说,东北虎种群的状况是森林生态系统是否完整健康的最显著指示,这也是东北虎受到保护及特别关注的原因。


库贾的梦想与现实抉择

      前文说东北虎库贾已经来到小兴安岭森林,那么,它将面临怎样的挑战,能不能留在我国建立新的家园呢?

      库贾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隐藏踪迹,保证安全。幸运的是,小兴安岭茂密的森林和灌丛为库贾提供了非常好的隐蔽条件,它一踏上黑龙江河岸,身影便隐秘于茫茫林海之中。为了保护小兴安岭的森林生态系统,我国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并在2014年停止了商业采伐,森林覆盖率已恢复到约85%。这样的森林环境非常适合东北虎的活动,有利于其四处巡游和伏击猎物。库贾在密林的遮蔽下,开始了自己的探险之旅。


3.jpg

(科研人员通过相机监测

库贾对人工环境的反应)


      安全无忧之后,库贾需解决的第二个关键问题是吃饱肚子。东北虎最喜欢马鹿和梅花鹿这样中等大小的猎物,抓起来不费劲,又足够饱餐几顿。其次是野猪,数量多、容易捕捉。然后才是驼鹿和狍,驼鹿体形健硕,虽肉多但抓捕相对费力;狍小巧灵活,既不容易捕捉,又吃不了两顿。所以,东北虎很少捕食驼鹿或狍。

      梅花鹿在小兴安岭已经消失,马鹿数量稀少很难碰到,驼鹿因气候等原因已经退缩至大兴安岭北部,好在野猪和狍在小兴安岭还有一定的数量。我们给库贾戴上了GPS项圈进行定位监测,数据显示10月6号晚上,即进入小兴安岭的第四天,库贾抓到了小兴安岭之旅的第一只猎物。饱餐3天之后,库贾又幸运地抓到了第二只猎物。再次享用了3天美食之后,库贾越发信心满满,继续着自己的行程。

      安全和温饱有了保障,库贾开始追寻其最终目标——寻找伴侣。作为一只年青健壮的雄虎,库贾急切地想找到伴侣、生育后代,占领并巩固领地才算是真正的建立了自己的王朝。每个东北虎王朝的王者通常有多个伴侣,并统治着数千平方千米的领地。小兴安岭给了库贾无限的希望和动力,驱使它不停地翻山越岭,追寻自己的梦想。

       遗憾的是,经过2个多月的跋山涉水,库贾在小兴安岭东北部转了一圈也没有找到任何同伴。在60多天的行程里,库贾翻过高山、蹚过河流,在密林中穿梭,在山顶上瞭望,穿越农田、路过村庄,就是没有遇到其他东北虎。经过长时间大范围的探索,库贾确信这里并没有它所希望的伴侣,虽衣食无忧但不适合成家立业。12月6日晚23点,带着一丝不甘,库贾离开了小兴安岭,再次越过冰封的黑龙江返回了俄罗斯。


反思东北虎生存遇到的问题

      库贾最终没能留在小兴安岭,但它开创性的探索之旅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很多有益的信息。

      首先,目前的小兴安岭已经可以满足东北虎的生存空间需求。库贾在小兴安岭活动的两个多月时间,既没有接触人类,也没有捕食家禽家畜。2019年10月,一只雄性东北虎深入小兴安岭,一直到达了南部的带岭朗乡区域并活动了3个月以上时间,除了一起疑似伤牛事件外,同样没有其他直接或间接接触人类。小兴安岭的森林可为东北虎提供有效的隐蔽空间,让它们远离人类的同时,拥有相对充足的活动区域。


4.jpg

(2019年秋,东北虎在森林中巡视  

 李航供图)


      其次,小兴安岭的野生动物种群可为东北虎提供食物来源。库贾在小兴安岭的64天内捕食了10~15只猎物,其中7只体形较大,可供3~5天食用。其他进入小兴安岭的东北虎个体,均依靠捕食野生动物活了下来,说明小兴安岭已经具备了东北虎的短期食物要求。

      再者,表明小兴安岭缺少东北虎种群恢复的关键因素——定居的雌性东北虎。雄虎居无定所,常四处巡游,最大活动范围可达数千平方千米。而雌虎通常会选择一片200~500平方千米的区域为家,并在这个区域内抚育后代。因此,有定居的雌虎是东北虎成为稳定种群的必要因素,也是小兴安岭东北虎种群恢复的关键所在。

      最后,要解决东北虎和人类的共存矛盾。因为即使只是短期活动,库贾和之后来到的东北虎仍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是道路的影响。小兴安岭中有一条自嘉荫经汤旺河、伊春至铁力的高速公路,将小兴安岭分为东西两部分。高速公路是动物们难以逾越的人工障碍,东北虎这样的大型动物也很难穿越。高速公路将野生动物的生境分割成难以相连的部分,增加了野生动物种群迁移和扩散的困难,减少了有效生境的面积。另一个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林下养猪养牛以及封沟养蛙等养殖业在小兴安岭地区较为普遍,占用了很大的林区面积。养殖活动一方面会减少区域内野生动物的数量,减少东北虎食物来源;另一方面东北虎不可避免地会进入牧业养殖区域,增加了人虎冲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5.jpg

(库贾在小兴安岭的活动轨迹)


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综上所述,虽然已有东北虎个体重返小兴安岭并短期活动,但其种群恢复仍面临一些难以回避的困难。小兴安岭的哪些生境适合东北虎生存?不适合的区域需要怎样改进和恢复?道路和林业生产对东北虎和野生动物产生了哪些影响,如何缓解和消除这些影响?怎样建设生态廊道来恢复和促进野生动物种群的扩散和交流?东北虎的猎物种群能否支撑一个长期生存繁衍的东北虎种群?如果东北虎种群长期存在的话,人和虎怎样才能和睦相处?尽管困难重重,但黑龙江省的林业管理部门、科技工作者及社会各界一直都在不断地努力,以期从管理、技术及社会等多个层面,共同解决上述难题。

      可喜的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东北虎进入小兴安岭。2020年4月份,4只东北虎同时出现在小兴安岭东北部的太平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包括虎妈妈“拉佐夫卡”和它约9个月大的幼虎宝宝。拉佐夫卡是个勇敢的妈妈,它多次带着孩子穿过冰封的黑龙江,在小兴安岭追捕猎物,为孩子提供野猪大餐,闯荡了半个多月后返回了俄罗斯。育幼雌虎的出现,给小兴安岭东北虎种群的恢复带来了新的希望。

      希望不远的将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东北虎能重新回到小兴安岭生存繁衍下去,让森林之王的虎啸永远回荡在山林之间。


6.jpg

(雪地上的东北虎 全景网供图)


                                                       

(本文图片除说明外,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单位:①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 ② 俄罗斯科学院生态与进化研究所


 

  •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官方公众号

  •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