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两项试点”成效系列(三)


时间: 2020-10-10     来源:本站    浏览量:3838

2.png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虎豹局与吉、黑两省有关方面密切配合,分工协作,稳步推进虎豹及其栖息地保护工作,从开展虎豹栖息地修复、廊道建设,开展常态化反盗猎巡护和专项行动,运用数字化手段开展监测和数据管理,再到设立补饲点和繁育基地来、退耕退参还林、牲畜舍饲圈养、完善野生动物救护体系,极大的保护了虎豹及其猎物栖息地,打击了非法盗猎及恢复有蹄类丰富度。圆满完成了试点任务。



一、 提供生存繁衍空间,改善生存环境
        
      建立跨界保护地,规划虎豹扩散通道

建立跨界保护地是试点重要目标,虎、豹能否成功跨国界迁移扩散关系到虎、豹种群能否在虎豹国家公园长期稳定的繁衍。为评估边境围栏对虎、豹扩散的影响,管理局根据多年以来的相机监测数据编写了虎豹相机监测报告,监测结果显示中俄间虎豹扩散存在北部、中部、南部3个通道,通道范围内成年虎、豹大多跨国分布。

在试点区范围内,南北向贯穿试点区的东宁-珲春公路(吉林S201,黑龙江S206)是目前虎、豹种群向西扩散的最主要屏障。2017年,珲春市局、珲春局、世界自然基金会与吉林省林科院共同编写完成S201对虎豹及有蹄类通行性影响评估,精确识别虎、豹迁移扩散通道5处。为打通野生动物活动廊道,管理局与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林科院、吉林省林科院、东北林业大学等单位合作,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案,包括退参退耕还林、道路改扩、修复生态廊道等。监测结果显示,近2年虎、豹对廊道使用效率和使用频率均呈现上升趋势。2019年1月,与北师大探讨边境围栏拆除方案,建议中俄双方拆除全部边境围栏,采用远程监控、振动光纤取代封闭式阻隔。为消除试点区范围内虎、豹等野生动物迁移扩散的阻碍,各分局组织专项行动,拆除试点区内围栏、围网4259.08km,有效清除人为设施的阻隔。


退耕退参还林,实施生态修复,恢复虎豹栖息空间

非法占用林地不仅会造成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缩减,由此产生的生境破碎化还会对生态功能的损失成倍放大。为打击非法侵占蚕食林地行为,保证林业生态安全,同时保护东北虎豹栖息地,虎豹局各分局结合环保整治行动,对国家公园内非法占用的林地进行清理回收,并对园区内整合的林场场址和废弃工矿用地进行植被恢复。珲春局由于保护区范围内原住民较多、集体林插花分布、牧场委托管理等历史遗留问题,需对1200余个环保督查点位进行核查,并在2年内解决以往20余年遗留的问题,给工作人员带来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原珲春保护区保护处处长高大斌由于长期熬夜加班,血压多次超过180mmHg,为保证整改进度,他常常是刚从医院输完液,直接又回办公室加班。保护处副处长郝瑞平,在自己婚礼的前一晚还在连夜整理材料,婚礼后第二天又立即投入工作。科研监测中心副主任赵岩,抽调到专项工作组负责全部位点的地理信息处理任务,白天现地核查,夜间整理制图,超负荷的工作导致免疫系统紊乱并引发银屑病。赵岩不顾医生必须休息静养的严正警告,工作强度丝毫没有降低,保证专项行动如期顺利完成,但由此留下的后遗症至今仍未消除。正是有了这批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队伍,破碎化栖息地恢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试点期间共实施林地清收1814份,清收还林2200余公顷已完成还林。对整合的林场及周边农田、宅基地进行整理,种植红松、水曲柳、栎类、紫椴等树种,营造红松阔叶混交林;开展森林抚育14.26万公顷,其中红松抚育1554.87公顷,植树造林2.22万公顷。

汪清局自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科学化森林抚育工作,“采育兼顾”的思路在1972年得到人民日报的高度评价,抚育技术曾获原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保留了30%的顶级群落,多次采伐后仍保持近自然林状态。中央明确建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任务后,汪清局根据保护管理目标,及时调整了森林抚育规程,采用近自然培育方式,对天然阔叶林郁闭度0.6以下林地进行改造,成为红松阔叶混交林,建立有利于东北虎豹生存繁衍的森林经营模式。2016年度至2019年度完成红松阔叶混交林抚育13548.1公顷,人工促进天然林更新103.7公顷,补植红松1567.3万株。采用三年五次抚育方法,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加快阔叶林向红松针阔混交林转化进程。

推动牲畜舍饲圈养,开展人与野生动物冲突防控

试点区散养黄牛形成原因复杂,涉及集体林承包、委托牧场、地方产业扶植等多种原因,各分局情况差异也较大。为此,虎豹局多次与两省政府召开协调会,研究黄牛下山方案,并委托延边大学农学院编制《黄牛圈养实施方案》。各分局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黄牛下山和舍饲圈养工作。绥阳、汪清局与公安部门联合执法,始终严控国有林放牧行为,国家公园成立后将禁牧列入林场考核指标,辖区内牲畜拍摄率低于试点区整体水平的5%。珲春局是放牧强度最高,历史遗留问题最严重的的分局,为降低放牧强度,珲春局自2018年开始集中清除国有林范围内的围栏,截止2020年8月,共清除围栏387km,牲畜拍摄率较2017年下降76.29%(图1)。为解决黄牛产业发展问题,各分局与地方政府配合,先后建成、规划牲畜圈养场164个,解决2万余头牲畜饲养问题。汪清县政府编制完成《汪清县黄牛转型养殖专项实施方案》,与龙头企业合作建设天然肉牛养殖扶贫基地,设计存栏量1.68万头;通过政策优惠,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目前9个养殖企业扩大投资4950万元扩充存栏量,吸纳下山牲畜;规划建立牧业小区120个,投资规模6.8亿,预计辐射带动7600余人致富。规划实施后,既能解决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突出矛盾,又确保了汪清延边黄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为林区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webp.jpg

图1  珲春局国有林牲畜RAI指数变化



    缓解人与野生动物冲突也是试点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试点期间,试点区吉林片区受理野生动物损害补偿案件4433起,实际支付损害补偿金额561.75万元。为解决黑龙江片区暂无野生动物损害补偿相关法规以及吉林省地方补偿配套经费短缺问题,虎豹局在吉林省施行的补偿办法基础上编制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野生动物造成损失补偿办法(试行)》,将野生动物损害补偿扩大到整个试点区,补偿金额由中央财政统一支付。制作了人虎冲突防范社区指南,印制海报、动画、宣传品,与NRDC、WCS合作,开展人虎冲突防范社区培训项目。开展东北虎重点分布区野生动物损害格局调研,并对珲春市野猪损害空间分布进行预测,确定野猪损害高风险区域,提出防控管理建议。



设立补饲点和繁育基地,恢复有蹄类丰富度

有蹄类密度是决定虎、豹栖息地质量的关键因素,针对试点区范围内猎物密度偏低的问题,为提高有蹄类越冬成活率,各分局设立补饲点316个(图2),开展冬季补饲。累计投放饲料725.1吨,投放饲盐13吨。东宁局和东京城局将常年遭野猪拱食的27亩农田弃收,免除职工租赁费,将农地变更为野生动物饲料田,为有蹄类动物补充食物,同时缓解野猪对周边农田的损害,为野生动物损害防控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野猪由于自身种群生态学特征,种群数量波动较为剧烈,为确保虎、豹猎物稳定性,需提高梅花鹿、马鹿等大型有蹄类动物种群密度。为恢复梅花鹿种群,汪清局在金仓林场建立了占地96公顷梅花鹿种源繁育基地,从双阳梅花鹿种源基地引进梅花鹿55头,进行扩繁和野化训练,目前种群数量已扩繁至100头。

4.webp.jpg

图2 试点区有蹄类补饲点位置

完善野生动物救护体系,成立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2018年虎豹局与两省林业厅、黑龙江省森工集团联合成立虎豹应急救护领导小组和专家组,2020年1月印发《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东北虎、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编制完成《东北虎或东北豹收容救护及野外放归技术流程》、《东北虎或东北豹野外初诊及治疗技术流程》、《东北虎或东北豹野外麻醉操作技术流程》3个附属技术文件,为虎、豹野外救护制定了详细、规范的流程。

充分借助两省技术力量,虎豹局分别与吉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中国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珲春、东宁、天桥岭、东京城成立了野生动物救护基地,占地面积3220平方米,建设投资1941.49万元,配备救护设施器材120余件(套)。试点期间,共救助动物41种188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63只。

 

二、 建立管理体系,实施科学管理

 

构建网格化包保体系,开展覆盖全区域的反盗猎巡护

试点以来,虎豹局因地制宜,充分依托现有管护巡护力量,建立了管理局-分局-林场三级网格化包保体制,细化责任分工,将资源管护责任分解到每个林场职工,建立了落责到人的全方位管护体制。目前,管理局与各分局签署管护责任状20份,各分局与林场签署责任状、任务书1138份,林场与巡护员签署合同书、任务书19137份,建立了从上到下全方位的管护责任体系,确保管护责任落实到人。

 为强化反盗猎责任,天桥岭分局在虎豹公园筹建阶段就率先制定了覆盖全局的网格化反盗猎巡护体系,设置网格280个,其中一级网格14个,二级网格63个,三级网格203个,形成了“一网多层、一体多维、一格多元”的全要素网格管理系统。制定《天桥岭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网格化三级管理工作制度》《天桥岭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网格化管理考核奖惩制度》等规章,规范日常巡护工作。根据巡护员技术能力水平,合理划定巡护员管护范围,选拔责任心强,技术水平过硬的职工作为专职巡护员,由专职巡护员负责林场内大部分重点区域的巡护工作。

珲春市分局充分借助中科院动物所、WCS、WWF等科研院所和NGO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多方筹措经费组建了一支平均年龄最低,文化水平最高的反盗猎巡护队伍,由11个人承担了1200km2范围内的巡护任务。2016年11月初,珲春市突降大雪,积雪最深处超过60cm,但巡护队员仍然顶着齐腰深的积雪完成了1000余km的巡护,下山时常常天已黑透,还需要摸黑赶近2小时的山路才能返回驻地。凭借这股敢打硬仗的精气神,他们负责巡护区内猎套遇见率下降96.59%,盗猎威胁显著降低,由中俄边境扩散至此的3只雌虎全部成功实现繁殖。


 

1602292057437891.jpg 

 图3 珲春市巡护区猎套遇见率变化

东宁市局为解决林场职工文化水平较低以及反盗猎巡护人员短缺问题,鼓励热爱野外工作,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林场女职工参与巡护。冰雪覆盖的大山一直是女性的禁区,艰苦的冬季巡护工作给姑娘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参与巡护的女队员从最初的13人逐渐减少到7人,经历过凛冬考验的她们也将旁人一开始轻视、质疑的目光转化为由衷的赞许。由于担心体能问题,林场将女巡护员统一编入女子巡护队。在进行考核时,女队员不仅巡护记录规范,巡护强度也丝毫不弱于男队员,为带动巡护规范性的提高,林场将女队员混编到其他巡护队,给男队员当起了老师,其中两名大学生经培训后掌握了SMART数据库的使用,解决了困扰林场多年的巡护信息化管理的难题。

东京城局反盗猎巡护工作起步较晚,技术人员断档严重,国家公园成立后局领导制定鼓励政策,将一批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充实到巡护员队伍。90后巡护员张鑫原本是一名消防员,受父亲的影响对保护工作者怀有崇高的敬意。父亲病逝后,林场巡护、监测工作一直没人接手,为缅怀先父,小伙子加入到巡护员的队伍。在他第一次上山更换相机时,翻到了父亲最后一次野外巡护的影像,那一刻,他感觉到父亲从未远去,这是他们共同守护的家园。

试点期间,各分局共开展反盗猎巡护3.58万次,累积反盗猎巡护里程13.83万公里,巡护面积141.31万公顷,全面覆盖了虎、豹及野生动物适宜生境,巡护强度持续上升,2019年底达到3.33km/km2。与试点前相比(2019年:2016年),巡护次数增长10.28倍,投入人员增长31.01倍,巡护里程增长24倍,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分区到人的资源管护网络,涌现出一大批吃苦耐劳,技术过硬,朝气蓬勃的资源管护团队,构建了较为完善,优质高效的资源管护体系。

开展技术培训,积极推广数字化巡护管理系统

试点期间,虎豹局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不断提升巡护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自试点期伊始,虎豹局邀请北京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的专家、学者,每年举办以巡护技能和数据库使用为重点的巡护员技术培训班,培训人数150人次。

2018年开始,虎豹局与WWF合作,连续主办3界中国东北虎栖息地巡护员竞技赛,竞赛内容全面涵盖法律法规、野外追踪、足迹识别、相机架设、GPS使用、野外清套、数据处理、信息分析、多媒体制作等巡护工作各个环节,特别是在野外竞技环节,强调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不断改进模拟猎具的仿真性,提高巡护员对隐蔽猎具的搜寻能力。2020年,巡护员竞技赛参赛队伍已扩充至18只,其中包括俄罗斯豹地公园代表队,竞技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影响持续扩大,网络传播量达到上亿级水平,目前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一项巡护员交流、欢聚的盛会。

为掌握各分局巡护体系建设情况和技术能力水平,2019年5-6月,虎豹局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开展了反盗猎巡护体系建设调研,了解人员队伍、仪器设备、技术水平等基本情况,赴托盘、金苍、张家店、杨泡、上屯、暖泉河、朝阳沟、共和、红旗9个林场重点调研了巡护信息化管理情况。通过调研,基本掌握了试点区反盗猎工作现状,总结了各分局成功的经验,同时也梳理了工作中存在的疏漏。根据调研掌握的基本情况,管理局下发《2019年今冬明春清山清套﹒打击乱捕滥猎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统一制定巡护记录表,提出巡护强度标准,规范巡护数据统计标准,要求将巡护数据全部纳入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及时进行阶段总结和反馈。

各分局也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针对巡护工作的短板不断提高巡护员能力,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试点期间,各分局共开展技术培训83次,培训3412人次,逐步规范巡护记录和档案管理,推广SMART等数字化巡护管理工具。汪清局在2016年率先实现全局SMART巡护,为解决海量数据录入问题,数据库负责人曲丽攻克数据库统一结构的技术难题,开创了去中心化数据库结构,在主用户下为14个林场设置了分支接口,统一数据模型、人员名单、命名标准(林场首字母缩写+GPS后三位+年份+月份+日期),实现总库和分库模型一致。通过连续3年的培训,培养出一支20余人的技术团队,熟练掌握数据库操作以及多型号设备适配等高级技巧,确保先进的管理工具真正适用到基层。通过SMART数据库汇总数据,对巡护员进行量化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向先进工作者授予“首席职工”、“岗位标兵”等荣誉称号并提高岗位工资,最大程度地激发巡护员积极性。SMART巡护的汪清模式,得到主管部门和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以曲丽为代表的高水平技术团队多次获得全球野生虎生存捍卫奖、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等国家级荣誉奖励。

经持续提升和改进,反盗猎巡护信息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截止2020年5月,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智能巡护管理系统、ArcGIS等数据库巡护面积从2016年的64万公顷增长至112.59万公顷,覆盖了巡护区域的79.68%,数字化巡护里程累积8.8万公里,为巡护工作的科学规划、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组织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资源违法犯罪行为

试点以来,虎豹局在每年冬春季节均组织专项行动,遏制非法猎捕、运输、经营野生动物等破坏自然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2017年虎豹局与吉林省林业厅、黑龙江省林业厅、黑龙江省森工总局联合开展为期3个月的打击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专项行动;2018-2019年,虎豹局连续组织开展《今冬明春打击盗猎专项行动》,与10个分局签署专项行动责任书。试点期间,各分局共组织实施反盗猎专项行动66项,出动人员18.55万人次,车辆3.95万台次,投入资金2521.22万元,破获盗猎案件67起,处理违法犯罪分子84人。

 珲春局辖区范围内村屯密集,人为干扰强度较高,且均位于核心保护区范围,国家公园成立后面临较大的资源管护压力。为此,珲春局自2018年起连续2年组织管理局、各林场全部职工,开展为期4个月的清山清套专项行动,组织车辆编队,由主管副局长带队,每日8时统一从管理局出发。打破林场间界限,安排不同林场以及管理局处室巡护队员在划定网格内巡检和复检,考核清理效果。为解决巡护员无执法权为题,联合森林公安局、边防部队、科研院所、志愿者团队组成林、警、军、研、民巡护执法团队,实现了协同巡护,信息共享,集中优势,迅速反应的资源管护执法机制。试点期间,珲春局共破获各类盗猎案件33起,处理违法犯罪分子47人,其中39人移送检察机关进行刑事处理,以雷霆万钧之势对犯罪分子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


三、 栖息地质量稳步提高,生态恢复成效显著

试点期以来,在国家林草局等各级主管部门的有力支持下,管理局和各分局克服试点期间存在的困难,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开展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试点期间,人为干扰强度持续下降,虎豹种群数量稳中有升,分布区逐渐扩展,繁殖记录不断刷新,有蹄类丰富度明显提高,栖息地质量稳步提高,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与试点前相比,年度清缴猎套数量(2019:2016)下降83.36%,猎套遇见率(个/km巡护样线)下降94.55%。虎豹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增长,连续记录到虎、豹繁殖家族,雌性虎、豹个体分布范围大幅向试点区腹地扩展。

1602292638102364.jpg

图4 试点区猎套遇见率变化情况

1602292600630587.jpg

图5 试点区东北虎(左)、东北豹(右)分布密度与扩散趋势

1602293135642593.jpg

图6 试点区有蹄类相机监测相对丰富度变化情况

      国家林草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监测结果显示,试点区有蹄类相对丰富度指数(RAI)持续上升,与2016年相比,野猪RAI增长1.9倍,梅花鹿增长3.5倍,狍增长1倍以上。森林植物生物量(NDVI指数)稳定上升,试点期平均值(0.823±0.0004)与试点前(0.815±0.0004)相比呈现显著上升(P<0.05)。森林蓄积量保持增长趋势,其中绥阳、汪清局增长幅度超过12%。

8.webp.jpg

图7 试点前后森林生物量(NDVI指数)变化

9.webp.jpg

图8 试点区各分局森林蓄积量变化







 

  • 版权所有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Copyright:Northeast China Tiger And Leopard National Park 咨询投诉电话 :0431-88626676
  • ICP备案序号:吉ICP备18002657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202000690号 等保证书编号:22010099103-23001 流量统计: 技术支持:恩惠科技
  •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官方公众号

  •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