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9-23 来源:中国林业网 自然保护地发展网 浏览量:2694
国家湿地公园总数达到899处
全国湿地总面积稳定在0.53亿公顷,湿地保护率达52.19%,提前完成2020年湿地保护修复的目标任务。扎实推进湿地分级管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了《国家重要湿地认定和名录发布规定》,组织申报和考察论证国家重要湿地127处。实施湿地工程和补助项目387个,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补助30处,安排退耕还湿2万公顷,恢复退化湿地7.3万公顷。158处国家湿地公园通过试点验收,3处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湿地公园总数达到899处。
组织开展了56处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监测。强化湿地宣传教育,发布《西宁宣言》和《海口倡议》,推动长江流域重要湿地和滨海湿地保护和修复。
国家沙漠(石漠)公园累计达120个
全国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26万公顷,荒漠化土地面积连续净减少,成为全球防治荒漠化的典范。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完成营造林20.8万公顷,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完成营造林24.75万公顷。封禁保护区新增8个,封禁总面积累计达174万公顷。出台了《在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范围内进行修建铁路、公路等建设活动监督管理办法》,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国家沙漠(石漠)公园累计达120个。启动了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
自然保护地最新数据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启动,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东北虎豹、祁连山、大熊猫、海南热带雨林等4个国家公园完成总体规划编制,东北虎豹、武夷山等5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作为独立登记单元,初步完成了自然资源所有权边界划定和确权登记。新建国家地质公园8处,新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地1处、世界地质公园2处。
新建国家森林公园1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累计达897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474处,风景名胜区达1051处,地质公园达613处,海洋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达111处。世界自然遗产14项,自然和文化双遗产4项,世界地质公园达39处。
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湿地城市认证
制定中国植物保护战略(2021-2030年)计划。开展第二次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完成43个项目49个动物物种和300多种植物的调查工作。全国共繁殖大熊猫60只,存活57只,全球圈养大熊猫数量达到600只。
召开了虎豹跨境保护国际研讨会,与俄罗斯、奥地利、丹麦启动了新的大熊猫保护合作研究项目。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2021年在中国举办《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推进国际湿地城市认证工作,新指定7处国际重要湿地,开展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监测并发布白皮书。
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木本粮油、林下经济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关于促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木本粮油、林下经济、花卉竹藤等绿色富民产业。141家林业企业被认定为第四批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总数达519家。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
公布了第三批国家森林步道名单,推出3条国家森林步道示范段。
公布了100家森林体验、森林养生国家重点建设基地。
推出了10条特色森林旅游线路、15个新兴森林旅游地品牌、13个精品自然教育基地。举办了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约18亿人次,同比增长12.5%,创造社会综合产值约1.75万亿元。
防治沙226万公顷、保护修复湿地9.3万公顷
2019年全国共完成造林706.7万公顷、森林抚育773.3万公顷、种草改良草原314.7万公顷、防沙治沙226万公顷、保护修复湿地9.3万公顷。2019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授予北京市延庆区等 28个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全国国家森林城市达194个。
发布《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国家标准。福建省厦门市等8个城市被授予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河北省晋州市等39个城市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河北省正定县等72个县城被授予国家园林县城,浙江省泰顺县百丈镇等13个城镇被授予国家园林城镇。
以上数据,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